生活中,总会遇到一些过于爱保洁的人:在家里用消毒水擦地板,在单位用免洗洗手液杀菌,就连洗澡都要用有杀菌功效的沐浴液……在有“洁癖”的人看来,让自己生活的环境一“菌”不染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。但是,想尽办法使室内接近无菌环境真的就好吗?市第四中心医院药剂科李昌军主任提醒,长期呆在无菌的环境中,虽然能免受细菌侵袭,但身体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;而且,一旦走出室外,会更容易受到感染,就算感染到一般人耐受的普通细菌,也会对身体造成致命的打击。
免疫系统的发育是需要外界环境刺激的。李昌军介绍,在人体内同时作用着调节免疫强度和免疫功能的两种反应,后者与生俱来,前者则是从人类婴儿期开始,根据接触细菌的状况而逐渐形成的。与细菌的接触机会越少,调节免疫强度的反应就会越弱,同时调节免疫功能的反应就会增强。当后者的反应过强的时候,就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,从而引起自体免疫性疾病。也就是说,太过“干净”的生活可能导致身体产生另一方面的疾病,如过敏性哮喘等。多项研究显示,生活在农村的儿童较少患过敏症、哮喘和湿疹等,而接触猫、狗的儿童抵抗力也会更强。当然,研究的结果只是告诉人们别过度讲卫生,并不是故意让孩子在肮脏的环境下成长。
需要提醒的是,有些特殊情况下还是需要“洁癖”的环境的。例如,一些抵抗力微弱的癌症化疗病人或白血病人,白细胞低到一定程度时,就要采取隔离措施,洁净环境,消除病毒,让患者尽量少接触周围的细菌病毒,防止感染。